草木樨的種植技術(shù)(2)

2021-06-03

耐鹽性強。其耐鹽性僅次于田菁、檉麻,較一般大田作物高兩倍,土壤含鹽量在0.3%以下不能正常生長,所以種植以后能改良鹽堿土。此外,草木樨具有一定的耐陰性,可與其他作物間、套作,但共生期不宜過長(共生期一般不超過60-70天),否則影響主作物的產(chǎn)量。

草木樨的種植方式主要有輪作和間、套作。輪作:草木樨適合用作水土保持、治理荒山荒坡種植,在地多人少、土地瘠薄的地區(qū)可采用糧、草輪作,一般是種1-2年草木樨后再種2-3年農(nóng)作物,這樣既可收草作飼料,又能改土。間、套作:在玉米、棉花等中耕作物地上,春季套種,夏季翻壓;也可在麥收前套種。在稻區(qū)可在晚稻穗勾頭后播種。

此外,在剛開墾的荒山荒坡上作等高種植,既可保持水土,又增加大量有機肥以培肥改良土壤。

與《草木樨的種植技術(shù)(2)》相關(guān)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