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及的藥性與主要功效作用

2015-03-26

【處方用名】白及、白芨、皸口藥。

【來源】為蘭科植物白及B1et111astr1ata(Thunb.)Rchb的塊莖。

【藥性】味苦、甘,性微寒。歸肺、胃經(jīng)。

【功效】收斂止血,消癰生肌。

【應(yīng)用】

1.用于各種出血證。本品質(zhì)黏味澀,為收斂止血要藥,可用治體內(nèi)外諸出血證,尤多用于肺胃出血及外傷出血,可單味研末調(diào)服,或配伍三七同用,以增強療效。如治咯血,可與枇杷葉、藕節(jié)、蛤粉炒阿膠珠、生地黃同用,方如《證治準繩》白及枇杷丸。如咯血屬陰虛火旺者,可配沙參、百合、玄參等,以滋陰清火;肺氣虛損者,常配人參、黃芪、山藥等,以補肺益氣。治吐血,可配茜草、丹皮、牛膝等同用,方如《古今醫(yī)徹》白及湯。現(xiàn)常用于肺結(jié)核、支氣管擴張所致的咯血。亦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吐血、便血,可單味研粉調(diào)服,或配三七粉、生大黃粉同用,以加強止血療效;如兼有胃痛泛酸者,可配烏賊骨同用,以止血制酸定痛,如驗方烏及散。治外傷出血,本品可研末摻患處,或配煅石膏外敷,以收斂止血。

2.用于癰疽瘡瘍、瘰疬、痔痿、水火燙傷、手足皸裂、肛裂等。本品寒涼苦泄,有消癰生肌的作用。治癰疽疔瘡,初起腫痛者,單用本品或與金銀花、天花粉、皂角刺等同用,以促使瘡瘍消散,方如《外科正宗》內(nèi)消散;如瘡瘍已潰,久不收口者,可研粉外敷,或與貝母、輕粉伍用,以祛腐生肌收口。如治燙火傷、手足皸裂、肛裂等,用本品研末麻油調(diào)敷,可生肌斂瘡,促進裂口愈合。
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-10g,大劑量可用至30g;研末,2-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研末撒;或油調(diào)涂;或鮮品搗敷。

【使用注意】本品性澀,有斂邪之慮,外感咯血及肺胃實火亢盛者慎服。

與《白及的藥性與主要功效作用》相關(guān)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