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田養(yǎng)殖黃鱔是一個不錯的養(yǎng)殖方式。我國南方地區(qū)的稻田、湖汊、溝渠水草豐富,餌料肥美,很適合黃鱔的生活需要。 下面我們了解一下如何利于稻田養(yǎng)黃鱔,看看黃鱔稻田養(yǎng)殖技術要點有哪些。
1、稻田養(yǎng)黃鱔賺錢嗎?
以改造一畝稻田養(yǎng)黃鱔為例,一畝稻田改造費約500元,一畝稻田需黃鱔種苗600斤左右(約3萬條),黃鱔苗按市場價每斤6-12元算,以10元計,600斤共6000元,飼養(yǎng)成本(含藥物)約 7000元左右,總投資約13500元左右。
經過6到8個月的飼養(yǎng),黃鱔的體重可增加3-5倍,以3倍計,一畝稻田年產量600×3=1800斤左右,黃鱔價格按最低30元算,年產值48000元,年純利3萬多元。如果套種蓮藕、茭白立體種養(yǎng),一畝稻田年純利還要高。
2、黃鱔稻田養(yǎng)殖方法
半旱式稻田如只種稻,一般一壟一溝僅寬0.6米左右。種稻養(yǎng)魚相結合,必須是一壟一溝則應加寬至0.73-0.80米,與只種稻相比,壟溝加寬必然造成壟數減少,水稻行距增大,采取縮小株距的辦法來彌補基本苗的不足,株距可以為0.1-0.13米左右,實行寬行窄株栽培,對水稻產量影響不大。
為了獲得魚的高產,壟稻溝式仍應開挖魚溝、魚凼,一般在垂直于壟溝方向開1-2條魚溝,用魚溝連接魚凼,形成溝溝相連、凼溝相通的水網結構。稻在壟上,水、肥、氣、熱協調,根深葉茂;魚在凼溝,水寬餌足,個大體肥,稻鱔共生,各得其所。
3、黃鱔的養(yǎng)殖特點
黃鱔的鰓不發(fā)達,借助丁口腔及喉腔內壁表皮(輔助呼吸器官)能直接呼吸空氣,故黃鱔離開水后也不易死亡。黃鱔對環(huán)境適應性很強。當水溫降到10℃以下時,潛入泥土的深層,進行冬眠。若棲息地干涸時,黃鱔能潛入土深30厘米處越冬數月。當氣溫回升到15℃時,就能出洞覓食。黃鱔生長的最適水溫為15-28℃,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攝食和生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