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怎么養(yǎng)鵝?雛鵝絨毛稀薄,體溫調節(jié)能力差,消化機能不健全,如果不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,忽視防疫免疫,極易引起發(fā)病和死亡。那么,雛鵝怎樣飼養(yǎng)管理才能保活呢?
一、影響雛鵝成活率的主要因素
1、溫度:雛鵝絨毛稀薄,體溫調節(jié)機能不健全,對低溫和溫度驟變的適應力很弱,在26℃以下的環(huán)境中易擁擠扎堆,常因窒息而造成死亡。
2、濕度:當鵝舍相對濕度超過80%,同時伴隨溫度不適時,雛鵝即出現精神不振、食欲減退、擠堆、呼吸困難等癥狀,這樣的雛鵝大多發(fā)育不良,日后容易成為僵鵝,失去飼養(yǎng)價值。
3、饑餓缺水:雛鵝飼料不當,吃不飽,易饑餓。剛出殼的雛鵝肌體含水分75%左右,若24小時內不給雛鵝飲水,雛鵝就會因嚴重失水而迅速出現精神沉郁、局部皮膚皺縮等癥狀。
4、有害氣體:雛鵝對二氧化碳、氨氣、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十分敏感。若有害氣體蓄積,雛鵝則會出現眼角股混濁、流淚、流鼻涕,進而食欲廢絕,并出現動作失調等神經癥狀,最后死亡。
二、雛鵝怎樣飼養(yǎng)管理才能保活
1、改善育雛環(huán)境
(1)育雛舍整修與消毒。進雛鵝前要做好準備工作:檢查育雛室,整修門窗及育雛設備。進雛鵝前2~3天,清掃育雛舍并用消毒藥液消毒。
(2)控制溫度。育雛溫度是否合適,可根據雛鵝的活動及表現來判斷。溫度過低時,雛鵝靠近熱源,集中成堆;溫度過高時,雛鵝遠離熱源,張口喘氣,行動不安,飲水頻繁,食欲下降。
(3)把握濕度。育雛室要保持干燥清潔,相對濕度控制在60%~70%。為防育雛室濕度過大,要經常更換墊料,切勿使飲水外溢,加強通風。
(4)合理分群。在雛鵝開水、開食前,應根據出雛時間遲早和體質強弱進行第一次分群,給予不同的保溫制度和開水、開食時間。育雛階段要定期按強弱、大小分群,及時淘汰病雛。
2、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
(1)科學開水和開食
一般在雛鵝出殼后24~36小時,育雛室內有2/3雛鵝有啄食現象時開水。開水的水溫以25℃為宜,可用0.05%的高錳酸鉀溶液或5%~10%的葡萄糖水和含適量復合維生素b液的水。
開水時輕輕將雛鵝頭按至水中蘸一下,讓其飲水即可。開水后即可開食。開食料可用雛鵝配合飼料,或顆粒破碎料加上切碎的少量青綠飼料,或蒸熟的秈米飯加一些鮮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