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后負蝗
紅后負蝗體色單純綠色或褐色,頭部尖長,因此俗稱“尖頭蚱蜢”,是臺灣最常見的負蝗。成蟲全年可見,棲息于平地至中海拔山區(qū)林緣草叢間,另一近似種負蝗的復(fù)眼前端頭部較細長,且下翅沒有淡紅色的特征,體長雄蟲20~25毫米,雌蟲34~42毫米,屬負蝗科昆蟲。
臺灣大蝗
臺灣大蝗是臺灣所有蝗蟲中體型最大的一種,雌蟲身長大于雄蟲,體色為鮮艷的綠色,頭、胸具凹凸不平的瘤斑,復(fù)眼下方具一條黃色的縱紋,成蟲秋季出現(xiàn),夜晚會鳴叫,以后腳和前翅摩擦,會發(fā)出“刷沙”的聲音。
臺灣大蝗是草食性昆蟲,只要是植物的嫰幼部分都喜啃食,生活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(qū),特別是在山區(qū)道路旁的草叢上十分常見,偶可發(fā)現(xiàn)成蟲跳到路上被車碾斃的慘狀。除臺灣之外,中國大陸、印度等地也有分布。
擬稻蝗
擬稻蝗成蟲幾乎全年可見,生活在平地與低海拔山區(qū),主要食草植物為水芋,各地芋頭田葉片間,常有成群幼蟲或成蟲跨群聚在同一葉片上啃食的情形,頭至翅端長22~35毫米,體色翠綠色,體側(cè)復(fù)眼後方至翅端具黑褐色的寬大縱帶。
臺灣稻蝗
臺灣稻蝗是平地與低海拔地區(qū)草叢間極常見的蝗蟲,成蟲除了冬季外,幾乎隨處可見,主要以禾本科植物葉片為食,早期是稻作的重大害蟲,體長雄蟲21~31毫米,雌蟲24~39毫米,體背灰褐色,腹部和各腳綠色,體色個體差異頗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