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蟲怎么保存你知道嗎?紅蟲是搖蚊的幼蟲,是我國很多地區(qū),特別是北方地區(qū)在溫度較低的冬季到自然水域進(jìn)行釣魚的主釣餌之一,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紅蟲怎么保存吧!
從每年的11月初到第二年的4月以前,在長達(dá)半年的時間里,只要還開口吃食的魚,對于這種生長在污水溝和死水泡及坑、塘、小河中的小生靈,均特別愛吃,尤其為冬釣的上佳釣餌。有漁諺說:“春用蚯蚓夏用面,冬釣紅蟲是首選。”這“首選”二字說明了紅蟲在冬釣中的重要地位。這里所指的冬釣,包括入冬后的水面垂釣,結(jié)冰后的冰上垂釣,還有初春化冰后的水面垂釣,即前面所說的低溫季節(jié)垂釣。在東北地區(qū),每年的10月下旬到第二年的“五一”節(jié)前,垂釣鯽鯉等魚都使用紅蟲。直到5月初氣溫升高,小魚比較活躍,開始鬧鉤搗亂,才改用商品餌垂釣。
種類與選擇
1、紅蟲的種類
據(jù)動物學(xué)家研究考證,全世界紅蟲種類繁多,分布很廣,從熱帶沼澤到極地,從平原到5600米以上的冰川均有分布。目前,全世界已知的搖蚊科昆蟲有5000余種,在我國已知的品種也在500種左右。我們在觀賞魚市場和漁具店看到的紅蟲,不過是其中的幾個品種而已。
紅蟲大小不一,粗細(xì)長短不等。釣魚人習(xí)慣上把紅蟲分為“公蟲”和“母蟲”。“公蟲”長20~30毫米,直徑(粗)1~1、2毫米,身體短粗硬朗,頭部呈藍(lán)黑色,皮膚堅韌,耐撕咬。這就是被當(dāng)做釣餌的大紅蟲。“母蟲”體長25~30毫米,直徑不足1毫米,但身體纖細(xì),瘦軟,頭部黑色或綠色,多用來做誘餌。還有一種小紅蟲,體長僅1厘米,主要用于喂觀賞魚,也可搗碎摻于面食中做釣餌。這里所說的“公蟲”、“母蟲”實際上是不同種類的紅蟲,不過是釣魚人叫習(xí)慣了的名稱罷了。